指標與目標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造成氣候緊急狀態的主因,企業的溫室氣體管理,是各利害相關者關心的主要議題之一。自 2023 年起,本公司依照 ISO14064-1 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查驗指引,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標準機制,每年定期盤查全公司各廠區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溫室氣體及其他氣體排放量:

項目 2023 年
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公噸CO₂e) 160.7397
範疇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公噸CO₂e) 3,827.7736
總排放量=範疇一+範疇二 (公噸CO₂e) 3,988.5133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1.4849

註 1:依 2023 年排放量之統計。
註 2:揚州廠區電力排碳係數為 0.5703 kgCO₂e/KWh;台灣廠區則為 0.494 kgCO2e/KWh。
註 3: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總排放量(公噸CO₂e)/百萬營業額;前述總排放量盤查範圍為永道(台北辦公室、土城廠及揚州廠)
營業額來源為年報綜合損益表-合併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網站(http://www.moeaboe.gov.tw/)

為掌握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找出大宗排放源進而規劃減碳策略,永道已規劃於未來參考 ISO 14064:2018 標準及環保署碳足跡資料庫與世界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之盤查技術文件,計算各項主要其他間接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費 / 碳稅情境分析

因應全球淨零趨勢,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淨零排放目標,世界各國為落實淨零碳排目標,皆開始研擬碳交易市場,根據世界銀行「2023 年度碳定價趨勢與現況報告」2022 年歐盟ETS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增長,每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首次超過100歐元(約新台幣 3,400 元)。碳價高層委員會(TheHigh-Level Commissionon Carbon Price)在2017年表示,全球碳價必須在2030年前達到每公噸50美元至100 美元(約新台幣1,500元至3,000元),若考慮通膨,2030年前則必須達到每公噸61美元至122美元(約新台幣1,900元至新台幣3,800元)。台灣環境部也宣告將於 2025年5月首次課徵碳費。永道已就如下 三種情境,計算全球廠區辦公室等營運據點之潛在財務衝擊。

情境一

政府僅採取現有既定減量政策,預估無減量

proimages/2025/情境一.png

情境二

依國發會 2022.12.28 公布「臺灣2050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訂定2030年減碳目標24%正負 1%

proimages/2025/情境二.png

情境三

依國發會2022/03/30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訂定2050年減碳目標100%

proimages/2025/情境三.png

註1:環境部碳費費率尚待政府審議會通過,暫以300元計算。
註2:本分析設定環境部碳費僅依113年2月公布之核心 CPI 年增率(%)(2.90%/年)調漲。
註3:本分析假設臺灣有實施碳定價時同時也向境外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
註4:IEA 國際能源署預估費率(STEPS)假設以韓國作為台灣對齊之預估費率
註5:美金兌換台幣幣值轉換以30元計算。
註6:單位:NTD/CO₂e噸。
註7:參考資料來源:綠色和平「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臺灣衝擊報告」及2022IEA「Global Energy and Climate Model Documentation」。


減量策略及目標

2023 年本公司致力於推進溫室氣體盤查作業,系統性地評估在各生產階段中能源和材料的使用,以及相關的碳排放量。此外,我們制定了策略性的短、中、和長期減碳目標,並將其作為公司營運決策的重要依據。目前,永道公司的主要碳排放源來自於用電,其中來自電力消耗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到總排放量(包括範疇一和範疇二 ) 的90%以上。為了減少碳排放,永道將持續推行「 永續製程 」策略,以提升生產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並促進各廠房增加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此外,為加速低碳轉型,本公司承諾將依循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1.5℃路徑,制定範疇一、範疇二及範疇三減量目標,以實際行動展示減碳決心、推動本公司及本公司上下游價值鏈減碳實務。

We use cookies to provide services and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on this website. See our Cookie Policy for more information.You can change your cookie settings at any time.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the automatic use of cookies.

同意